一张习惯于“抚人心”的嘴、一颗装满“民情事”的心、一双始终在路上的“铁脚板”,组成了他们日常工作的全部——他们,是一群“闲不下来”的长风社工。多年来,长风新村街道立足居民区社工队伍建设,致力于鼓励社工将民心工程办在居民心坎上,培育属于长风社区居民的“知心人”“家里人”,打造服务居民的“五有”高素质社工队伍。在“四百”走访的过程中,他们与居民产生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社区里的大事小情都落在了他们肩头,服务居民的热情也越发高涨、持续“升温”。
今天,让我们打开社工们的“话匣子”,搭建一个“走四百聊天室”,通过三句真心实意的话语,“零距离”感受他们的服务居民的工作日常。
(资料图)
白玉一委:居民的提议给了我们的灵感和思路
在白玉新村第一居委会社工们的“四百”走访服务经历中,有部分居民反映,小区内的部分角落年久未用,有些“灰蒙蒙”的陈旧感,既不美观又“占地方”,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应该合理利用,进行“统筹规划资源,提升居民体验感”,实现“华丽变身”。“居民的这一提议立即被居委会‘划了重点’,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开辟社区治理新格局的灵感和思路。”居民区副书记管莹说。
针对居民的需求,党总支、居委会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大家集思广益,踊跃献计献策,头脑风暴碰撞出了火花,建立“爱心格子屋”的设想很快被提到日程上。
在联合社区“第二梯队”共同发力下,小区一隅被遗忘的角落改造如火如荼地展开。很快,一个集颜值与多功能并存的“彩色小方盒”,即“爱心格子屋”惊艳了居民的眼睛。它承担着便民服务、爱心义卖、慈善捐赠、救济帮扶、商户共建等重要职能。“爱心格子屋”将“方寸之地”利用得淋漓尽致的同时,还激发了“第二梯队”的服务潜能,打造出了独一无二的社区特色。
“多听听居民的声音,才知道工作应该怎么去突破创新。”这是大家共同总结出的心得。
大渡河路95弄居委会:老人有需求,我们会随时在场
大渡河路95弄居民区人口庞杂、老龄化程度高,大量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居住在此,也是“四百”走访的关注重点。居委会主任陈玉萍常常带领新社工不停地“跑社区”,与居民打交道、“混脸熟”,摸清家底,把群众“急难愁盼”记在本子上,面对面倾听群众、心贴心帮扶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
“有个难得的休息日,我打算休息一下,但这时候居民杨阿姨给居委打了一个电话,我二话不说就直奔杨阿姨家。”谈起当时的场景,陈玉萍仍记忆犹新。
原来,杨阿姨是个失明高龄老人,家里的厕所没有扶手,对失明、腿脚不便的她来说,洗澡、如厕都成了“危机四伏”的麻烦事。居委会在了解情况后,由主任带领社工们“分头行动”,同时联系了有关无障碍“微改造”的社区共建单位上门勘察、规划、安装,只花了一周时间,崭新的扶手就做好了,杨阿姨如厕的安全问题解决了,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而在“四百”走访过程中,社工们随时都会放弃休息的时间,及时关心、帮助独居、高龄老人解决生活中的“急难愁盼”。
厕所的扶手解决了,大家心里涌起为民办事的自豪感
“可帮了我的大忙了,我老开心额!谢谢小陈和大家!”对陈玉萍和社工的关心照顾,杨阿姨激动得连声感谢。“老人有需求,我们会随时在场。”大家回忆起杨阿姨体验扶手时的惊喜瞬间,心里都会涌起为民“办成一桩实事”的满满自豪感。
长四一委:多方参与,才能把事办得漂亮
“只有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一起干、联手做,才是真办法。”这是长风四村第一居委会社工们对“四百”走访的心得体会。
一位居住在一楼的阿姨,晾晒衣物只能靠户外晾衣杆,但四楼的居民因不想破坏绿化阻止安装晾衣杆,双方由此产生的矛盾“一触即发”。长四一委的社工们在“四百”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展开了化解矛盾的工作。
在多次调解过程中,大家发现,这个看似一桩小小的邻里日常小纠纷,却牵涉到了居委会、物业、工程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想要把它办得漂亮,就需要考验社工的统筹协调能力和对居民区资源的整合程度。
经过一个月的“四处跑”“到处谈”,各方单位一起协商规划出了对一楼绿化全貌几乎不造成影响的晾衣杆安装方案,最终呈现的效果让原本各执一词的居民双方都十分满意,一个随时会爆发的矛盾纠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各方力量的配合支持下变成了一桩“美事”。
社工们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收获办事能力,让群众的操心事变安心事、揪心事变舒心事,并更加意识到要“学会带动所有资源和力量,人多好办事”。
发自肺腑的感叹、举一反三的思考,每一句“社工心声”,都诉说着“四百”走访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民心琐事”,它们所承载的不止有与众不同的服务温度,更是对基层工作的一句句“真情告白”。
记者:普陀区融媒体中心长风分中心
编辑:王念平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